目前通過丟遺址內殘留的兩通石碑考察,發現該廟曾多次重修,並屢遭破壞。清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所立《重修家廟詳文》,僅存碑帽,記有文字的碑身已不知去向;另一通《建河南廣武原宣聖家廟碑記》碑,雖亦斷裂,但文字基本完好。內刻“孔氏之居滎澤也。自始也……”之句。碑文說明,大中祥符元年(1008年),宋真宗趙恆封泰山,過曲阜,謁孔子,賜孔氏後人錢帛,問孔子後人有無遷至外地者時,得知隨駕從行的參軍(宋代官職,為皇帝的軍事幕僚),孔晃為孔子後代,即令留守王羽騰在廣武為晃建家廟三間,並給田12頃,用以祭俸其先祖。
鄭州孔氏家廟在明弘治初年、嘉靖十四年(1535年)兩次重修,但均毀於兵燹。清代,也曾重修和擴建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;乾隆十年(1745年)二十八年(1763年)、四十一年(1776年)先後四次修葺、擴建,增設了前堂、大殿、照壁、欞星門、碑樓、戟門及東西廊廡等,使之成為當年滎澤縣境內規模宏大、殿宇櫛比、完整配套的大型標誌性建築,其影響波及滎陽等地。
鄭州孔氏家廟,幾遭破壞,加之年久失修,目前雖有數百平方米的院落,但僅存殘破大殿三門(不足100平方米),其他建築均已蕩然無存。院內的兩棵古柏、兩棵老構樹,至今仍枝丫繁茂,生機盎然。